close

先生諱蔚卿,民國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生於四川省資中縣,父廖雲龍先生,母汪妙皆女士皆出身於書香門第。民國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就讀於資中縣立女子中學高中部,其時即已展示文學才華,創作新詩和短篇小說,深得國文老師周嗣榮先生讚賞。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就讀四川江津白沙鎮國立女子師範學院中文系,師事臺靜農先生。畢業後任教重慶清華中學一年。

民國三十六年來臺,應臺靜農先生之邀,任臺大中文系助教。民國四十年升任講師;民國四十四年升任副教授;民國五十三年升任教授;至民國八十二年榮退,獲頒名譽教授,畢生服務於臺大中文系,歷時四十六年。

先生授課,除大一國文外,在大學部以專書《文心雕龍》為主,並擔任研究所必修課「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上古~中古)」多年,後漸次擴大至「《詩品》研究」、「《世說新語》研究」、「庾信研究」、「樂府詩」等。課程內容豐富,引證繁詳,推理謹嚴,節奏整鍊,密度甚高,往往必須全神貫注,方能不失毫釐,對好學的學生形成極大的挑戰。但對修課的學生,自本科生起,即要求撰寫研究報告,親自指導報告研究方向,資料整理方式與論文寫作形式,不但細心指撥,示以治學門徑與方法,更反覆提供修改意見;雖多年不願掛名指導學位論文,其實受其教誨而始窺學術門庭者不在少數。

先生早年專研《文心雕龍》,漸及《詩品》,並以自傳〈六朝文論研究〉講義授課。該以鋼版刻印的講義,文長近十萬字,除「緒論」綜述時代背景與代表論作,以及各重要議題之內在關連外,計分:文德、文質、通變、文氣、神思、風骨、文體、修辭、聲律、批評等以「論」為題之十章,全著貫串會通,體大思精,甚便學者參考,然除班上同學外,罕能閱睹,甚為可惜。後經學生們屢次敦促,終於將此講義與其所已發表之「《詩品》析論」、「《文心雕龍》三論」等論著,編成《六朝文論》一書,於民國六十七年交由聯經公司出版,遂成此一領域的經典。

其中「《詩品》析論」除論述鍾嶸詩學與批評理論之種種面向,指出其成就不在劉勰之下,並且以作品印證批評,增列「作家作品的抽樣分析」一章,最能反應先生由文學理論而至作品批評的迴環互注的研究風格;另一明顯例子則是其發表於《中外文學》之〈從文學現象與文學思想的關係談六朝「巧構形似之言」的詩〉的著名論文。

先生文學研究的論文,散見《臺大文史哲學報》、《大陸雜誌》、《文學雜誌》、《現代文學》、《中外文學》、《文學評論》、《幼獅雜誌》、《臺大中文學報》等期刊,主要集中在由先秦以降至漢魏六朝的文學發展與精神表現。研究重點,除由當時理論、歷代批評入手,極為深入作品生發的歷史情境和作者各別性情的時代社會激蕩的深層存在感受。所論頗多勝義:如魏晉名士的「雅量」;「狂」與「痴」等。又如以〈登樓〉、〈蕪城〉兩賦,探討「遠望當歸」與「登臨懷古」之古典文學兩大主題等,都有極為精要的獨到見解。民國八十六年由大安出版社編者,將以上散見之期刊論文,選擇其中具有通論性的論文十篇,長約四十萬字,編為《漢魏六朝文學論集》單行出版,遂使中國中古文學軌跡燦然,足以啟發後來研究。

先生來臺之初,亦繼臺靜農先生《兩漢樂舞考》之後,長期研究建安、晉代、南北朝等之樂府與樂舞,對其考證、溯源甚為詳密。但大多發表於早期之《臺大文史哲學報》等,今已難尋之學術期刊。其後多篇以論世而知人,就人品而論詩品的詩史著述如〈論兩晉詩人〉;或對陸機、張華、庾信等詩人的專家研究,皆是論析詳密周至,議論精采而發人深省;在寫作方式上,足可為「專家詩人」的歷史/文學研究之典範,亦因僅見於流通不廣的學報,而未能發揮其應有之影響。弟子們遂商得里仁書局之支持,於民國九十四年起編印為「廖蔚卿先生文集」:1.《中古詩人研究》;2.《中古樂舞研究》。里仁書局並已商得大安、聯經首肯,擬將原已出版二書,納入文集中重新出版。

民國六十一年,中文系學術討論會成立後,先生亦多次,分別以「從文學現象與文學思想的關係談六朝詩『巧構形似之言』」;「淺談連珠體的形式」;「談銘」;「中國上古文學批評的一個主題的觀察」等講題,擔任主講,引發師生高度興趣與熱烈討論。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臺靜農先生逝世,先生在紀念座談會上追述臺先生在白沙國立女子師範學院的教學、生活情狀,以及戰後女子師院被解散,臺先生一家人困居山上、衣食無著,勝利正是茫然流離的開始,……充滿對久遠年代的懷思與感傷。民國九十年十一月臺先生百歲冥誕紀念座談時,先生卻解說臺先生詩〈過青年公園有悼〉,實為悼念她的同班同學蕭明華,民國四十年前後在日據馬場町刑場以「匪諜」罪嫌被槍決之事,並敘述她前往收屍的經過與感受。最後表示她曾答應臺先生,一定要將此事說出或寫出,至今方始踐約。聞者憮然,亦皆增加了大家對他們所經歷時代的瞭解。

先生雖早歲已知世事艱難,因而舉止沉潛內斂,不務求向外有所表現。但天性熱情,積極樂觀,自然流露對學生的關懷與指點,由學術而及於生活。尤其智慧的幽默雜以童心未泯的興味,甚受學生愛戴。移居植物園旁宿舍,由於門前植有七棵柳樹,同學們嘗戲呼先生為「七柳先生」,先生亦不以為忤。大家時時前往七柳婆娑處造訪,雖先生退休之後,仍步履不斷,甚至攜子帶女,前往遊玩。

民國九十二年三月,臺大中文系師生、系友為先生祝賀八十壽慶,舉行盛筵,並奉呈《廖蔚卿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這集由里仁書局出版,收錄論文十五篇,皆為任教大學之昔日學生撰寫,亦可見眾人對先生感念之深,而先生雖教席未離臺大,而其影響仍然廣遠。

先生民國四十三年與楊炳炎先生結婚,育有二子乃夷、乃佳。民國七十四年楊先生過世,遂獨力支柱二子前赴美國留學。二子皆已成婚,並有孫亦平。民國九十八年九月十一日下午七時○二分,先生以腦出血仙逝於和平醫院,享年八十有七。謹次先生生平大略,藉供各界紀念。

──柯慶明:《2009/柯慶明》
(台北:爾雅,2010)頁351-3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yhshi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